暑期文创实践||走进宜都“红色文化”之乡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7-22浏览次数:10

永远跟党走

传红色精神·承革命薪火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习近平

图片
图片
图片

      7月中旬,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自强思源”社会实践队赴宜昌市宜都市胡敌烈士纪念馆深入学习红色精神,传承革命薪火。


图片

一、瞻遗容,寄哀思


图片
图片

向烈士默哀


     队员们一同前往了胡敌烈士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上午10时许,到达胡敌烈士纪念广场。在宜昌市第一位共产党员胡敌烈士铜像前,全体队员向烈士敬献鲜花,并肃立默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温誓词,证初心

图片


图片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拥护团的纲领……”宜都市五眼泉镇拖溪村胡敌烈士纪念馆前,团员们右手握拳,对着鲜艳的团旗重温入团誓词。宣誓声回荡在溪谷田野间,不绝于耳。在铿锵有力的誓词中,队员们表达对党的忠诚,对烈士的敬仰,坚定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决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学党史,悟初心

图片


图片

     在纪念馆内,队员们认真了解胡敌烈士的英雄事迹,被他的理想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深深打动。胡敌大学毕业后立即投身于工人运动,早年在家乡秘密发展党员,组建宜都市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宜都支部,领导民众建立了县总工会、农民协会、商民协会等10多个群众团体,是宜昌工人运动的先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重走冠英桥

图片

     胡敌牺牲前,在他开办的冠英小学旁的拖溪河流上建有唯一一座石板桥。那是1925年冬,由于学生上学、放学和开展革命活动中,时常遇到暴风骤雨、山洪暴发,洪水阻挡通行,危及人身安全,胡敌便说服父亲变卖田地筹集经费,从两里之外的累马坡采石,通过人力搬运材料,在冠英小学前建成长2丈、宽5尺、高一丈的石板桥。因桥为冠英小学而建,故取名“冠英桥”,胡敌牺牲后,家乡人民为纪念他,将它改名“胡敌桥”。此桥经百年的风雨山洪冲刷依旧毫无损坏。

     2015年12月,在拖溪国土整治项目建设中,为方便排洪,在保持原状的基础上进行了维修加固。

     1986年,中共五眼泉乡委员会、五眼泉乡人民政府为了纪念胡敌烈士,解决胡敌家乡杨家坝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在流经杨家坝的拖溪河上修建了一座石拱桥,将其命名为“胡敌烈士纪念桥”,并在桥头树碑,铭刻桥名,记述烈士生平业绩。

     队员们重走冠英桥,沿着先烈的脚步感受历史的厚重,感悟革命精神。


图片

五、传精神,开新局


图片

学习心得


     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一幅幅峥嵘岁月的图片,仿佛在向众人诉说着一桩桩感人至深的往事,生动地重现了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不仅思想上受到很大启发,心灵上也受到强烈震撼,经受了一次深刻的洗礼,收获了感悟、力量和信心。

*********************************

     此次主题教育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回去后队员们将继承好红色精神,牢记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的奋斗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自觉担负起习总书记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神圣使命。在今后的专业学习道路上用红色精神激励自己,做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者,做好党的耳目喉舌,不怕吃苦,发挥带头作用。通过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并服务好社会,甘做一颗螺丝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图文:陶欢欢

           ● 编辑:陶欢欢  卢锦城

          ● 编审:黄芙蓉   陈 瑛

图片
图片
图片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二师分院

湖北省教育厅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区域文化与传播创新课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