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实践||人物专访:陈欣博士和喜马拉雅的故事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12-18浏览次数:10


  2022年以来,区域文化与传播创新研究中心重点建设两项内容:一是面向校内学生群体发起“溯光读书会”,引领大学生深阅读与问题探究意识;二是面向社会公众开启“云传播”公益服务实践,弘扬课题团队的使命担当与社会责任。


  本期起,特别策划一组人物专访,记录研究中心团队的所思所行。罗曼·罗兰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涓涓细流,汇成江海!请相信,世界之大,需要你我的汇入!


智慧的故事:炎帝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陈欣博士在喜马拉雅平台录制的节目选集


  《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2)》显示,未成年人近半年内的上网率达99.9%,网络已成为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网络互动性与丰富性等特征,很好迎合了未成年人的娱乐和社交诉求,但网络内容参差不齐,有的追求噱头,缺乏深度,对没有辨别能力的未成年人是个巨大挑战,其算法机制也较容易令未成年人沉迷其中,深刻影响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与审美观。


  当前,国家“双减”政策下,如何更好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潜移默化作用?湖北二师陈欣博士通过入驻喜马拉雅平台,将译注《唐诗三百名篇与佳句》、主编的“中华传统文化正能量故事”丛书1套10册,共100万字,开发出系列“全媒体读本”,累计播放量达7.3万,探索了一条利用文化传播实践更好地服务社会之道。


  下面,让我们来一起听听陈欣博士和喜马拉雅之间的故事。


图片

图为陈欣博士在喜马拉雅平台录制的专辑展示


录制初心:别裁伪体亲风雅 转益多师是汝师


  提问:您好!请您谈谈当初为什么想到要开发“全媒体读本”的?

  陈欣博士:现在咱们经常听到一种说法“文化是有温度的”,而温度的传递需要更多更好的媒介。我们以前的知识来源主要来自于课本和老师的讲述,而在当今时代是声光电的时代,有更多的媒介渠道在进行较之以往更多的信息传递,各种文化的交流也在其中。杜甫说过“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全媒体阅读只是一种手段,一种传统阅读与新型的接受方式相结合的产物,其根本内核还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根,只是声光电的应用使我们对知识的汲取更加立体和全面了。


  提问:那您为什么会选择喜马拉雅平台作为载体呢?

  陈欣博士:将平面文字转换为音频内容,是互联网背景下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播形式的创新,可以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喜马拉雅FM恰好是中国目前最具影响力,并广受听众喜爱的网络音频平台,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当然,全媒体合作也不止于听,如果有可能,我们还希望能制作更为直观的更生动的视频画面呈现出来,尽量让内容有最好的表达。


  提问:那您认为喜马拉雅上的有声阅读和传统阅读相比,优势在哪里呢?

  陈欣博士:我认为有声书相比传统书最大的优势就在于阅读与聆听相结合,孩子能利用碎片化时间听书,能更深地领略诗歌的音韵、节奏、作者的真实情感,体验文学之美,更方便促进青少年语言能力的发展。


  提问:我们知道录书前,书籍选择很重要。您为什么想要选择这两套丛书进行录制呢?

  陈欣博士:作为师范院校的老师,我很关注中小学教学中孩子的接受心理,选编、译注《唐诗三百名篇与佳句》,主编《中华传统文化正能量故事》系列丛书,也算是一种自我挑战和尝试。同时,考虑到中小学生数字化阅读已成大趋势,有声读物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优秀品格和正确价值观。作为师范教师,尽到我们的职责之余,还应该利用专业知识更好地服务社会。


图片

图为陈欣博士所录制的音频图书


录制过程: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提问:我们知道录制内容很不容易,涉及到设备、隔音条件等,您能和我们谈谈当时录制的情况吗?

  陈欣博士:有声读物的录制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好选题好故事、好的表达方式、合适的录制设备、安静的现场环境、嗓音条件等等。中华传统文化正能量故事281集,我录制了整整两年。开始的时候,一个故事要录上五六遍,寻找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后来有一段时间,职业病咽炎发作,嗓音条件跟不上。更不用说后期剪辑的时候种种繁琐……


  提问:那您遇到了不少困难,能够一直坚持下来的动力是什么呢?

  陈欣博士:正如陆游诗中所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遇到了不少困难,这是一次交叉学科的学习和研究,选题的挑战性、目标读者的针对性,内容的反复删改,像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但无论如何,我都坚持认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每天的录制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我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后来就不存在是否坚持的问题了,它就像日常吃饭喝水一样。


  提问:您在日常生活中还有科研和教学任务,那您是怎样平衡科研、教学和录制三者的关系呢?

  陈欣博士:录制全媒体读本是我的兴趣爱好,也是我教学和科研的一种延展和持续。科研工作讲究逻辑、层次、思维,教学过程讲求技术与艺术;而录制兼而有之,既需要教学的艺术,也需要科研的逻辑。


  提问:在网络发布之初,您有担忧过专辑是否有流量的问题呢?

  陈欣博士:我没有太多地考虑流量问题。流量意味着两件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做的是公益传播,所以经济效益不在考虑之列。但是,社会效益确实是我考虑的范围。如果大家听完我讲的故事之后能有所收获,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的录制就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录制之后的播放量确实超乎预期,因为没有做推流,所以2年多来,累计播放量超7万人次还是很让人欣喜的,说明有很多人都在关注传统文化。当然,也得益于全媒体时代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新兴的阅读形式,有声书成为热潮。


01

02

03

04

05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

图为陈欣博士正在录制音频


执教初心: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除此之外,陈欣博士还致力于文化类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实践,主讲全国在线开放共享课程《电影中的悲剧美学》,专业课程《中国文化通览》,参编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3部。对于教学,她的感受颇深。


  提问:从1999年,您踏入教师这个行业,到现在已经23年了,能谈谈您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吗?

  陈欣博士:我所理解的老师,除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应该立德树人,这不是口号,是真正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让同学们能了解中华文化之美,能了解中华民族之善,希望能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有所稗益。所以我从来都认为教师是一个非常阳光的、撒播希望的职业,因为她面向的群体是青年学生。他们是整个社会最青春、最热情、最有朝气的群体。


  提问:那作为资深教师,您对当下的师范教育怎样理解呢?

  陈欣博士:规范和创新。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教学方式要创新,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要规范。我们二师要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办优质的师范教育,就必须大力推进实施探究式、小班化、融入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提问:最后,作为一所师范学院,我们二师一直以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教师为目的,您有什么话想要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师范学子说的吗?

  陈欣博士:选择老师,就选择了责任与担当,就必须倾注自己全部的热忱与心血,用稳定的情绪面对学生和家长,成为他们的主心骨。今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对生活要永远充满希望,在苟且之时,内心绝不苟且,在暂时没有诗和远方之时,心里永远装着最纯净的诗和一片田野。


学生对陈欣博士课程评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


  感谢陈欣博士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广大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我们只有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宝贵资源,着眼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工程,立足本土讲好中国正能量故事,使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得到弘扬与传承,才能不断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人物介绍

陈欣,文学博士,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普通话一级甲等,国家级赴港澳普通话特聘测试员,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传播。多年来,她大胆实施“互联网+”课程改革,荣获国家级、省级教学奖励7次,连续11年获得教学质量评价优秀,主讲课程《电影中的悲剧美学》获批湖北省一流线上课程,《中国文化通览》获批湖北省一流线下课程;获批教育部、省社科等多项课题资助,出版与发表各种教研/科研论著/论文40余部(篇),共计160余万字。同时,致力于文化传播实践与社会服务,在译注《唐诗三百名篇与佳句》、主编“中华传统文化正能量故事”丛书的基础上,主动开发“全媒体读本”,服务于当前国家“双减”政策下的青少年需要,主动担负起作为师范院校教师的使命与职责。


图文:王馨婷 陈欣

编辑:肖南  王馨婷

编审:黄芙蓉 陈瑛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二师分院
湖北省教育厅优秀“区域文化与传播创新课程组”

新闻传播知识百科《新传界》项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