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城市融媒体与文化传播创新 ——“互联网+城市未来”圆桌思想会第九期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10-28浏览次数:149

4月26日,以“互联网+城市融媒体与文化传播创新”为主题的“互联网+城市未来”圆桌思想会第九期在中山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联合举办,广州大数据与公共传播重点研究基地承办。广州大数据与公共传播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陈梁副教授主持会议,来自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近40名专家学者和媒体业内人士参加了会议,共同探讨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如何与新媒体携手助力城市文化的塑造、城市形象的传播和城市治理的监督等媒体与城市建设的焦点议题。

 

                 媒介融合对城市文化产城融合发展路径的价值参照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朱春阳


  在以往的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关系网络形成一直是内向的,仅聚焦于产业层面。然而,在外向的关系网络层面,始终存在着如何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同社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加强产业发展与社会及城市之间的互动,需要全面推广和推进“产城融合”的实践。“产城融合”又称 “城市更新”,指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发展和调整,原来的工业城市向文化艺术主导的城市转型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关注产业聚居区如何融入城市的发展,并在融合互动的过程中实现城市的更新。

  以互联网行业的腾讯公司为例,腾讯公司在融合发展中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方面,重视用户的需求和产品的快速迭代,让产品的逻辑起点建立在以社区用户作为产城融合考量的基础上。此外,对社群用户的重视还表现在把产品的最终调性交由用户评判,让用户体验决定产品的“黑”和“白”。这与传统媒体所称的媒介融合是存在差异的,传统媒体强调传者端的融合,注重一代的产品效果,而忽略了用户端的需求和产品的后续更新。另一方面,重视平台打造,注重以平台的形式整合行业资源。腾讯公司以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为两个主要端口对接行业,让用户在微信平台共享创新资源。腾讯选择了合作、开放、供应的天空法则,将用户引导向一个个社群方向;将自己打造成为整个行业创新力量的集散地,通过云端技术来共享用户的创新资源,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通常保持以政府或者企业为主导的单一治理结构。如果集聚区在治理过程中,将周边的社区、创意阶层、行业协会等容纳进来,那么园区自身和社会将会形成开放、合作、共赢的关系,并在这样的良性关系中推进产城融合,实现城市的自我更新。

 

                       以融媒手段传播广州好声音

                  ⊙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副总监 钟慧


  在以往的城市文化传播模式中存在两个核心问题:一方面是对受众需求的忽略。以往的传播活动主要从传者角度出发,认为发出的媒体声量足够大就能使得信息被接收。而现在需要将媒体思路转变为理解受众信息需求——满足受众需求——让受众参与信息的再传播。另一方面,在资源方面,虽然城市媒体在软件和硬件方面与本地的资源有着非常广泛的链接,但是对于本地资源的挖掘率和利用率都相对低,因而需要建立起媒体—城市之间更密切和深刻的联系。

  2018年3月,在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和广州市社科联的指导下,青年中国诵活动正式启动,活动旨在向广州地区青年学生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展现广州青年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广州广播电视台在接到宣传指示后,针对如何生动宣传活动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学生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和拥有学习需求,尤其是英语口语的学习需求。作为地方广播电视台,广州广播电视台将大学生群体的这一特征纳入活动宣传和设计当中。

  首先,在硬件上,电视台开放了办公区域供大学生参观,通过让大家参观专业演播室和录音棚,了解媒体工作流程。同时,设计了青年学生接力诵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英文版的活动环节,让大家通过朗诵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次,电视台邀请了广州高校英语教授在录音棚现场指导青年学生的英文朗诵发音,并请电视台里获金话筒奖的主持人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专业的指导。参观活动和体验活动的新鲜感使得学生主动拍照留影,并把朗诵音频在线转发朋友圈,使得音频的播放量极大提升,活动影响力和传播力也得以扩大。同时,我们还把活动视频同步到时下最流行的短视频平台,实现了活动的跨地域传播。我们的活动登上了《新闻联播》,这无疑是对活动影响力打破地域限制的肯定。此外,在举行网络活动的同时,还举办了金话筒进校园和夏令营活动。数据显示,这次活动辐射人群超过10万名本地学生,活动短视频的播放量达566万次。

  通过多次的活动经验累积,广州广播电视台的媒体宣传思路已经转化为产品设计思路,宣传的方式不再是单向宣传,而是让公众和目标受众成为活动主角。

 

                     “融媒体”究竟要“融”什么

                   ——融媒体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七个问题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谢奕


  关于“融媒体”的概念和形式,各行各业众说纷纭。“融媒体”和媒体融合是一门处于发展变化中的学问,与公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当前的新闻媒体行业而言,融媒体的重要举措是重塑新闻行业核心资源的主要路径。而机构媒体在融媒体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以下七个问题。

  第一,媒体人需要深入学习并正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全”媒体,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对我们开展宣传和传播工作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此外,我们还需要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文化系统的总体要求,学会分析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含的内在逻辑,并将其在传播中融人心。

  第二,信息过载且信息的说服力不足是媒体融合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当前,媒体形式多样,智能媒体的出现让信息生成成本降低,然而媒体尤其是机构媒体与主流媒体传达的信息中,能抓住社会痛点,帮助解答人们对行业和社会疑惑的信息只占其中少数。媒体应当明确职责,把工作重心放在优质内容生产中,而非迷失在纷繁的传播技术中。

  第三,当前的融媒体环境中缺少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声音。自媒体方兴未艾,政府自媒体、企业自媒体、个人自媒体大量涌现,然而,媒体过剩的另外一面是声音的缺乏,最关键的是缺少第三方立场的媒体力量,缺少有公信力、有质量的事实和信息。机构媒体需要从纷繁的信息中打捞出真实的城市管理问题,分析它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生产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和有说服力的评论,由此建立良好的媒体生态。

  第四,机构媒体需要坚守自身定力。机构媒体不能成为流量、点击量导向的不负责媒体,而是需要有坚守优质内容生产的定力,依靠具有高附加值的信息来影响哪怕只有10%的高端读者。只有拥有定力,投入培养有思想的、能调查的、能分析的、有观点的、有扎实数据的高素质记者,才能保证机构媒体不被大浪淘沙的筛选机制淘汰。

  第五,机构媒体本身在专业能力上要努力进化。纸媒、广播和电视台等综合性媒体在专业性方面与一些高端媒体存在差异。原先所谓占尽传播先机和优势的机构媒体、大众媒体,一定要往专业方向转变。

  第六,要适度开放对主流媒体管理的尺度。现在各级领导都越来越重视主流媒体的监督作用和内参作用。虽然,主流媒体多年来在党的培养下形成了把握尺度的能力,但现在也需要认真地研究如何发挥自身舆论监督的功能。

  第七,转型中的主流媒体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路径和顶层设计。要在媒体整体盈利下滑的现实中,保持头脑清醒,明确机构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将综合营收的收入拿来支持新闻事业。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