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海的奏鸣与回响——中新等国学者海上丝绸之路暨人文交流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6-30浏览次数:10

531日,由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主办,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作为学术支持单位,新加坡华鼎有限公司和湖北智库文化战略研究院具体承办的“来自大海的奏鸣与回响——中新等国学者海上丝绸之路暨人文交流论坛”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来自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的40余位专家学者相聚云上和线下会场,就“海上丝绸之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人文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商贸、华人华侨、社会转型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讨论。

 

图片
线下会场

 

图片
云上会场


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文化和旅游部一级巡视员李红琼在致辞中表示,“海上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壮举,它不仅是贸易之路和文化交流交融之路,也是一条传播友谊和促进和平之路。东南亚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互联联通的区域,“海上丝绸之路”使得沿线国家和地区有了更多共同的历史记忆和种种关联。“海上丝绸之路”中淬炼而成的是亚洲人民共同创造的讲信修睦、尊重彼此、守望相助、心心相印、开放包容的价值理念,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应倍加珍惜。当前,世界局势动荡变幻,地区冲突令人忧心,新冠疫情持续发酵,经济复苏步履艰难,人类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从历史中汲取东方智慧和东方价值理念,对于解决今天世界面临的困境,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不同文明互鉴,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文化和旅游部一级巡视员李红琼致辞


新加坡资深历史学者柯木林、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教授、马来西亚中国丝路商会会长和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诗杰等三位特邀嘉宾首先作了视频主题演讲。
毕业于新加坡南洋大学历史系的柯木林作了《南洋第一埠头: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加坡》主旨分享。他提出,“海上丝绸之路”有重启古代文明、重塑中国形象、重建海洋精神三重意思。“海丝之路”是一个崛起大国通过平等贸易、友谊参与、资源共享,与周边国家和平相处的代名词。柯木林以丰富的史料讲述了新加坡几代华人华侨的故事,以及新中两国关系的历史演变。他指出,新加坡是个商港也是海上丝绸之路重镇,是中国帆船必经之地。中国帆船带来了早期新加坡的经济繁荣,也带来了勤劳、坚忍、智慧的中国移民,为新加坡筚路蓝缕开发土地,使新加坡从一个荒凉渔村变为国际贸易大港,为奠定今日新加坡共和国基础做出了伟大贡献。

 

图片
新加坡资深历史学者柯木林作视频主题发言


我院院长傅才武教授作了《从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新加坡的道路——新加坡60年文化观察》主旨发言。傅才武教授指出,作为移民城市和后发现代化国家,仓促建国的新加坡被迫进入政治经济共同体与文化共同体“两线建设”及其互动的复杂过程。六十年来,新加坡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文化认同、建设国家文化共同体的文化政策措施,国家文化建设目标经历塑造“政治经济共同体”到建构“文化共同体”、由“全球化”向“本土化”、由 “民族认同”向“国家认同”的三个演进阶段,形成了独特的新加坡经验,它对新兴移民城市,特别是渴望全球地位的城市以及后发现代化国家,具有良好的借鉴价值。

 

图片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教授作视频主题演讲
 

马来西亚中国丝路商会会长、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诗杰作了《海上丝绸之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旨发言。他指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四届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 第四次峰会发言中,倡导亚洲要建立相互尊重、开放融合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对当今世界局势十分有针对性,契合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诉求。要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包括环南海的东盟国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以“环南海发展命运共同体” 作为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他提出,中国与“海上丝路”的关联国家之间不仅仅是贸易伙伴关系,更是多维度“发展共同体”的伙伴关系。“发展共同体”并不等同“经济共同体”,它涵盖彼此人文的互鉴、互信,离不开坚实的民心相通为基础的经贸往来,离不开休戚与共、安危与共。

 

图片马来西亚中国丝路商会会长、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诗杰作视频主题演讲

 

在讨论发言环节,许多专家发言踊跃,气氛热烈。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的胡志勇研究员作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推进与中新合作的主题分享,提出要紧紧以“一带一路”为中心推动中新关系全面深入发展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共同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顾清扬副教授从经济视角切入,指出中国和东盟当前共同面临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国家“中等收入陷阱”的内部挑战,并强调未来应以人民为中心,共同促进双方经济发展。柬埔寨合作与和平研究所的高级访问学者陈兴利分享了数字丝绸之路助力东南亚国家经济转型的路径问题,他认为数字丝绸之路释放新科技的潜能,让科技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的动力。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策略理事会的天祥,围绕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国家发展转型问题进行分享,他认为海上丝绸之路为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国家带来极好的战略发展机遇,各方需要探索出合作共赢的战略路径。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晓斌以广东现存史迹为例发表了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流互鉴的见解,他认为交流性是文化线路的基本属性和突出特征,也是文化线路遗产与其它类型遗产最大的区别。新加坡新跃大学高级研究员蔡曙鹏分享了自己对于中新文化交流现状的见解,他认为应以海上丝绸之路为契机,健全学术交流机制,促进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学术合作与艺术交流。这些学者从多元化的视角对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交流等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此次论坛的外方学者主要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新明日报》《联合早报》《随笔南洋》《南洋时评》、新加坡宗乡总会学术委员会、新加坡华鼎有限公司、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新加坡旅游杂志《畅游行》、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和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策略理事会、柬埔寨合作与和平研究所等单位。中方专家学者主要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等国内高校,以及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泉州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档案馆、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等学术研究机构。